理財案例:
王先生今年60歲,原為北京某企業高管,剛剛退休,退休后年收入約10萬元,愛人金女士58歲,為北京某醫院的醫生,已退休,目前被單位返聘,年收入約8萬元。夫妻兩人擁有住房2套,一套在北京,用于自住,一套在青島,用于投資。擁有汽車一輛。2個兒子1個在國外定居,1個在北京工作,均已自立,不需要父母操心。
2005年夫妻二人在金女士的老家青島購置海景房一套,當時的購買價格僅僅為50萬元,伴隨著近幾年國內房價飛漲的浪潮,青島這套海景房已大幅升值。2011年6月份左右,正好有人看中了這套海景房,愿意出價200萬購買。王先生跟金女士一商量,房子已升值4倍,未來再上漲的空間有限,打算售出此套房產,但是出售房產后的資金該如何打理,還沒有想好。
家庭財產現狀明細:
年度收支狀況(萬元) |
收入 |
支出 |
本人年度收入 |
10 |
基本生活開銷 |
5 |
配偶年度收入 |
8 |
養車費用 |
3 |
|
|
旅游娛樂 |
2 |
|
|
其他 |
2 |
合計 |
18 |
合計 |
12 |
年度結余 |
6 |
資產負債表(萬元) |
家庭資產 |
家庭負債 |
現金及銀行活期存款 |
5 |
0 |
|
銀行定期存款 |
20 |
|
|
自住性房產 |
300 |
|
|
投資性房產 |
200 |
|
|
總計 |
525 |
|
|
家庭凈資產 |
525 |
理財目標:
由于王先生和金女士均已退休,主要的理財目標是為了養老、醫療以及改善退休后的生活品質。他們雖然投資過股票、基金等產品,但都業績不佳,感覺風險較大,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選擇風險最小并且保證收益的投資方式,同時還想留筆錢給孩子。
理財分析及建議:
王先生和金女士均已退休,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,屬于偏穩健保守型投資者,因此資產配置最重要的目標是保值,并適度搭配一定比例的風險類資金如股票和基金,來提高資產收益率。
在售出青島住房,獲得200萬金融資產后,建議資產配置如下:
低風險類80%——約160萬左右,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,如年收益10%左右的信托、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、保本類的結構型產品等。
高風險類10%——約20萬,投資于股票、股票型基金等。
現金、活期存款等10%——約20萬左右,平常也應預留一些隨時可以動用的備用金,可以直接放在銀行里,也可以買成貨幣基金,需要時贖回即可。
經過權衡比較,王先生和金女士決定拿出160萬資金投資年收益10%左右的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,這樣以來王先生和金女士一年增加了16萬的收入,年度結余達22萬元,較好的抵御了通脹,并對未來養老生活充滿信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