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信托證券產品清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信托產品存續期滿;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;信托產品規;騾⑴c份額數達不到要求;為了發行新產品而清盤老產品等。 1、 信托產品存續期滿 2010年宣布清盤的產品,絕大多數是由于信托期限已滿。特別是非結構化產品,大多存續期為1-3年,在期滿后就選擇不再運營,這屬于“正常死亡”。 2、 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 這種情況下終止的產品比較少,原因是基金經理投資管理不善,加上一些產品是在2008年發行,碰上單邊下跌的大熊市,從而導致基金凈值跌破信托合同中約定的止損線,不得不被信托公司清盤。目前,大部分陽光私募產品均將止損線設在7毛錢,如果連續一段時間基金凈值都在7毛錢以下,就或者提前結束清盤,或者改變投資策略。 3、 信托產品規;騾⑴c份額數達不到要求 部分信托產品成立以來,業績不如人意,長期徘徊在凈值邊緣,甚至還連續出現負收益情況,導致大量的持有人贖回產品,而其本來規模就只有2-5千萬,出現大量贖回后就達不到信托合同中約定的最低規;蛘咦钌俜蓊~紅線,從而被迫清盤。 4、 為了發行新產品而清盤老產品 自從2009年7月,信托產品開設證券賬戶被叫停之后,原有的存量信托證券賬戶就越發緊俏。私募公司發行新的信托產品,要付出很高的賬戶成本。為此,一些私募公司為了發行新產品,就選擇將一些資金管理規模不大、收益不太理想的老產品清盤,利用老產品的證券信托賬戶重新發行新產品。 |